ABOUT US
公司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要闻
齐心协力建包钢丨筑魂
来源: 甘肃分公司  作者: 党群工作部  发布时间: 2021年03月18日     

  开    篇

  

  “包钢建设者,好样的,为了加速包钢建设共同干杯!”

  “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创造了‘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历史佳话!”

  时间的长河漫长又多么短暂啊!周恩来总理195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招待会”上,端着酒杯来到内蒙古代表团前,拍着全国劳模刘志祥的肩膀亲切的话语犹在耳畔。

  风卷云舒,转眼间一个甲子有余。2021年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让“包钢建设者”这个光荣的名字,闪耀华夏。

  湛蓝的天幕下,凝望阴山脚下、黄河北岸郁郁葱葱的十里钢厂,北来的清风吹开了尘封的画面——拔地而起的包钢1号高炉建设现场,高扬的红旗下,推土机、铲运机、翻斗车、汽车一字排开,犹如一字长蛇阵;入夜,高炉工地上灯火通明,探照灯熠熠生辉,汽车在跑、焊枪在响、振动棒在抖动,劳动号子划破夜空……

  那威武雄壮的建设大军中,中国二冶铁军铿锵的脚步,势不可挡。

  奇    迹

  

  “我们像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啊,草原千里滚绿浪,水肥牛羊壮。再见吧绿色的草原,再见吧美丽的家乡,为了远大理想像燕子似的飞翔……”

  歌声飞旋,时间回溯。历史指针指向了上世纪五十年代。

  1954年,中国的正北方,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的坐标,定格在了被称为“有鹿的地方”。

  茫茫草原戈壁,春季狂沙肆虐,夏季酷暑难耐,冬季风雪交加……恶劣的自然条件,没有电、没有路、没有水……薄弱的工业基础,要建设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第一个大型钢铁企业、新中国首批三大钢铁企业,势必登天。

  英雄的中国人,从不畏惧艰难。包钢的建设者们胸怀建设包钢的志愿,从祖国四面八方集结到包头。

  包钢的工程建设投资巨大、工程浩繁,需要一支技术精湛装备精良的施工队伍承担建设任务。重工业部直属建筑工程公司和鞍建包头分公司(中国二冶的前身),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组织精锐,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在初春的风沙里,义无反顾地扑进包钢的怀抱。

  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烟囱高耸入云,一片片居民住宅日新月异……从黄河取水口的沼泽泥潭,到白云鄂博荒凉大山杳无人烟;从昆都仑河以西的荒野荆丛,到阴山脚下的边疆古塞,头戴竹编头盔的中国二冶建设者,在飘荡的党旗之下,将图纸上的世界幻化成为新中国一座古赵秦长城眺望的钢铁之城。

  1958年4月28日,包钢一号高炉破土动工。这个容积为1513立方米、设计年产量为90万吨的庞然大物,是当时具有世界水平的高度自动化的大型高炉。中国二冶建设者不分昼夜地工作,希望用最快的速度,结束内蒙古不产寸铁的历史。

  百年大业始于根基。为了一号高炉百年之后依然屹立于中国钢铁之林,中国二冶专门成立了高炉基础混凝土浇筑指挥部,用时21小时完成了1740立方米混凝土浇筑,创造了全国最快的浇筑速度。

  63年后的今天,坚固的高炉内壁清晰地记得分区分片进流水作业的施工现场,拉运混凝土的翻斗车风驰电掣般飞奔,手推车将跳板压得嘎吱嘎吱响,捣固工人用振动棒将混凝土捣固夯实,蓝色透明的焊火似节日的焰火,像从地面飞腾起的霓虹,辉映着绮丽多姿的建设图景……21小时,中国二冶用神奇的力量创造中国冶金建设史上的奇迹,《冶金报》称赞包钢一号高炉建设速度“创造了世界记录”。

  丰    碑

  

  “我们像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啊,烟囱林立破云霄,百花绕厂房。再见吧青色的草原,再见吧红色的家乡,为了草原钢花怒放,我们将飞回包钢……”

  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中国二冶作为包钢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的主力军,为包钢先后建成了矿山、选矿、烧结、炼铁、洗煤、焦化、耐火、制氧、机修、轨梁、无缝、动力、水源地、运输等基础设施和相应的民用配套工程,至此,中国二冶独立承担的包钢第一次大规模建设高潮宣告结束,一座现代化钢城的丰碑上,中国二冶用无言的建筑镌刻历史。

  从此,包钢的模样,巍然屹立中国的北疆;中国二冶的深情守护,亘古永恒。

  刘志祥,中国二冶建设守护包钢中的大国工匠。

  1959年,包钢一号高炉投产后,风口易烧损且一天就能烧坏20多个的难题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没有铿锵的誓言,年轻的刘志祥将行李搬到炼铁厂,吃住在高炉旁,搜集资料、多方求教,归纳出30多项改进方案,19次攻关试验,风口使用寿命大幅提高,被评为全国劳模,在北京他代表内蒙古人民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招待会”上,周总理得知刘志祥是包钢的建设者,拍着他的肩膀说:“包钢建设者,好样的!为了加速包钢建设共同干杯!”

  岁月流逝,“包钢建设者,好样的!”这句话铭刻于心。好样的中国二冶,从未辜负祖国的重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书写出中国冶金建设的壮丽诗篇。

  坚    守

  

  “我们像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啊,这里从此不荒凉,钢城闪光芒。再见吧金色的草原,再见吧幸福的家乡,我们将成为钢铁工人,把青春献给包钢……”

  艰难、艰辛的奋斗中,中国二冶无怨无悔,不仅筑起了包钢雄浑的体魄,更将战天斗地、坚韧不拔的精神融进了包钢的血脉中。

  钢轨、钢管、薄板、稀土……当包钢第二次创业的号角吹响之时,中国二冶人高高擎起的红色党旗,舞动在包钢4号高炉、5号焦炉、方圆坯连铸、薄板坯连铸等一系列现代化大型工程的建设中。中国二冶用精彩绝伦的建设风采,颇具特色的工程管理模式,先进的施工技术、优良的施工质量、一流的施工速度,在中国钢铁基地的建设中,毫无保留地成就了包钢百年大业的基石。

  近年来,在包钢如火如荼的新一轮建设中,中国二冶再次饱蘸浓情续写建设的恢弘篇章,完成了国内管径最大、输送能力最强、单极泵站输送距离最远的首条建设在高原严寒冻土地带的矿浆管线;完成了包钢Φ159工程、新体系工程、白云选铌区工程……高速钢轨、石油套管、管线管、汽车板、高级管线钢、高强结构钢等高端产品熠熠生辉的背后,也勾勒出中国二冶强企报国的伟岸身影。

  一甲子呕心沥血筑钢魂。包钢65年气势恢宏的发展中,作为新中国最早的一支钢铁建设力量,具有国家“四特四甲”资质的中国二冶铁军在这片蓬勃热土上创造出的一个又一个辉煌奇迹,谱写了中国冶建人在党的领导下,开拓进取,志在一流,无愧于时代的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