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前就知道这本书,大概是在高中“懵懂又自以为是,前途还光芒万丈”的时候吧。真正读起这本书却是在 “算算算、省省省、甲方终于签字了、甲方终于回款了”的时候。
书中的福贵、家珍、有庆、凤霞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都在演绎着“有的人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听起来好似顺口溜,但作者却实实在在的写出了中国人身上那种默默承受的韧性和顽强求生存的精神。
福贵,他并没有像他的名字一样大富大贵,一切都是命运使然。命造就了自己的苦难。当生命承受难以言说之痛,任何语言都变得苍白,便将一切归结于命运,归结于上天安排。或许这个解释能给经历了种种苦难的福贵带来一丝心理上的慰藉。从富少爷到穷农户,一夜之间的身份改变完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在他的生命中,几个名字和一头老牛诠释了他的一生。
家珍,一个勤劳、善良且坚韧的女人!她也是封建社会压迫下的一位女性代表,家珍这一生有的更多的是委屈与不该,在经历丈夫福贵多起多落的生活落差后,家珍也一如既往的扮演着一名贤妻;但是因她特殊的生存环境,一直与命运做着本能的抗争,这种抗争却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显得无力,从有庆离去时的悲痛到凤霞走时的镇静,看到她,我知道对于她来说“活着”是一种沉重。
有庆,是个极其懂事的孩子。他善良,为他的羊,他不辞辛苦一天来回几趟就为了喂羊,羊死了,他哭了很久;他孝顺,从小没有享过少爷福的他才几岁就跟着干活,尽力的分担父母重任;他懂事,知道姐姐因为他上学被寄养到别人家,他宁可受父亲打也不愿去上学,他只要姐姐;他勇敢,县长夫人难产大出血他奋勇去献血;一切看起来他都是父母眼里别人家的孩子,可在这个残酷的社会面前,却让这个“别人家的孩子”经历一次又一次巨大的劫难,看到他,我知道对于他来说“活着”是一种折磨。
凤霞,一个失聪而纯净的孩子。一场疾病夺取了她表达言语的权利,也许所谓的老天是公平的,给了她那颗天使般的心,也正因如此,凤霞可能是书中最“幸福”的人吧。因为她从来就要的很少,她只想和亲人、爱人相依相伴。而这一切她都拥有。最后,凤霞也是在对孩子的期待中离去的。可能凤霞会遗憾不能陪伴孩子长大,不能陪伴爱人变老,但大概她终究是快乐满足的。毕竟,她在每个自己能珍惜的时候,都活在了当下。看到她,我知道对于她来说“活着”是一种幸福。
一个个走过的人,让经受了坎坷的福贵,最后近乎麻木,对于他,活着只是等待着死亡的自然到来,于是,那头夕阳下的老牛就和他默默相伴而行……
生活就像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长成为一个希望,他们就是我们的双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这或许就是一种幸福的煎熬。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要坚强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