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10月18日下午、由包头市基建办党支部,组织中铁十七局、中铁七局、中交一航局、中国二冶老北梁综合管廊项目部参加的“共建共创”党员活动日来到包钢集团参观学习。
包钢于1954年成立,是国家在“一五”期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内蒙古的工业长子和龙头企业,拥有“包钢股份”、“北方稀土”两个上市公司。
1954年,全国各地的8万名建设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黄河之畔,阴山之南,开始了包钢的建设。从此,草原钢城包头成为了塞外明珠,包钢也成为与鞍钢、武钢、并称的三大钢铁工业基地之一。
车队从包钢宾馆出发一路向西,第一站来到了包钢一号高炉,一号高炉于1958年动工兴建,1959年9月26日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建设者们用时16个月提前一年建成了1513立方米的包钢一号高炉。1959年10月15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为包钢一号高炉出铁剪彩,从此结束了内蒙古草原“寸铁不生”的历史。
参观者们带着好奇的心情,仔细聆听讲解员的讲解,当听到一号高炉顺利产铁时,大家都激动的鼓起掌来,此时:更多的是大家在塑像面前留念。
从一号高炉出发参观团的同志们在“欢声笑语”中来到了包钢会展中心展览馆,会展中心展览馆是包钢的厂史馆,2004年与包钢信息大楼同时落成,通过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展示包钢60多年的苍桑变化。包钢英模人物观台前最为引人注目,这些英模人物中有包钢老领导,也有生产一线的工人,更有女英模,他们是包钢60多年变化的见证,更是千百万劳动者的英雄,使他们的奉献铸就了包钢今日的辉煌,时代需要劳模更需要劳模精神,祝愿“坚韧不拔”、“超越自我”的包钢精神永存。
参观学习的最后一站,来到了中国二冶建设者亲手建设的包钢钢管公司生产线,看到宽敞的厂房和干净整洁的车间操作室,大家都竖起了大拇指,过去尘土飞扬、烟气缭绕的生产车间不见了,替代它的全部是机械化、电气化设备,操作人员坐在干净明亮的操作室内工作,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包钢坚持用高新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目前已形成1650万吨的铁、钢、材配套能力,形成板、管、轨、线四个系列产品,其中、钢轨生产线是世界最大的钢轨生产基地,无缝管生产线是我国品种规格最为齐全的无缝钢管生产基地之一,板材生产线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板材生产基地。
短短的两个小时的参观学习即将结束,望着包钢企业象征物“双翼神马”心里有感而生,祝愿这匹插上双翼的神马,一支翅膀承载着钢铁,一支翅膀承载着稀土,带着包钢人飞向富足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共同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