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色色的朋友圈,恩恩怨怨的世态情,长长短短的人生路。朋友圈如影相随,在朋友圈里闻世间奇闻,阅同城百态,读精美文字,写冷暖长情,微信朋友圈带给人们新的一种生活方式。
网络时代,微信走进了每个人的世界,朋友圈成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朋友圈把生活装进了网络,融时空一体,尺寸千里,包罗万象,气象万千,已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虽说有时喜欢它,有时讨厌它,有时躲避拒绝,可依旧线上线下互动,各种情感交织,无助无奈却又甘心沦陷。
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样,工作劳累一天后,无论多迟,总会打开朋友圈,像批奏折似的,将今天的朋友圈动态统统阅上一遍。发表文字的点开读读,朋友圈的文友还真不少,每天都会发表些文字、动画、视频。原因是朋友圈内容都源于原生态的生活,而生活,赋予人丰富的思想,但凡有思想的文字、动画、视频,都是我们生活的缩影;标题很吸引人的链接也会点开看看,有的会点赞,有的会收藏;城市的动态信息是了解城市的窗口,这部分人就像是每一天的新闻联播,使我在忙碌中知晓了城市发生的大小新闻,有些是你关注的,有些不是你关注的,但都是城市的一部分、生活的一部分;至于那些打广告晒产品的就让它存在吧!这也是他们生活的手段,不喜欢可以不理,但不要屏蔽或删除他们,当有一天他们想你了,去翻阅你的朋友圈时,发现是一条孤零零的横线时,心会是怎样的一种悲凉,这横线就如同一把剪刀,剪断了关心,剪断了情谊;也有些悲伤的、悔恨的、寻死上吊的动态,就去安慰他们几句吧!人人都有不幸的时候,或许某天你也会发出这样的心情,当看到朋友圈朋友的安慰后,定会觉得自己没有被冷落;在当今微信时代,朋友圈里没有异性也是不可能的,有才华的仰慕,有容貌的吸引,且都是暗藏在心中的一片叶子,暗自欣赏,已是过眼烟云。切莫乱投情,真正的情感是历经岁月洗礼依然心心相印,我理解你的难,你理解我的痛,我不忍打扰你,你不忍为难我,但彼此从来都未曾忘却,在人生路上南辕北辙,在心灵世界彼此祝福。不能相守,就只能各自成长,永恒的爱情永远是执子之手,与之偕老,而不是吃过就忘的快餐,微信里的情感更是一种修行,更需要审视的眼光,更需要理性的心态。
有很多人争论,该不该发朋友圈,我是倾向于发的,不然朋友圈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当然,反对者也有自己的理由,本来社会就多元,人的看法也迥异。我不认为发朋友圈的人是肤浅的,都是普通人,大家生活都差不多的,无非工作、自己喜欢的文字,节假日陪小孩子玩,偶尔旅个游,发与不发,生活会有怎样的变化?朋友圈经常看到喜欢晒孩子的朋友,溢满了母爱,这是一个幸福的人生阶段,记录着生活和成长,每次看到小孩子的相片,都会觉得生活很美好;朋友圈中也有富二代,偶尔发个朋友圈,可能是人家的生活常态,但无不透出富贵气息,有时候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也有晒工作的,晒他们快乐和辛苦;搞扶贫的、搞拆迁的、做教师的、做微商的、做建设的......晒他们的真实生活;还有人歌颂伟大的党,赞美伟大的时代的,顺带表扬自我......谢谢你,在朋友圈里分享的那些美丽的照片、精彩的文字、正能量的话语,让我的生活也增添了艳丽的色彩。不管我们是如何加为好友的,不管我们有没有聊天、熟不熟悉,能够存在于彼此的朋友圈,就已经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缘分。
发了朋友圈,总会有人点赞、有人关注的,发现里的小红点亮起时总会第一时间点开回复。我认为回复是对给你评论的人的一种尊重。朋友圈是我的日记本,它记载着我生活的点点滴滴,我时常会自不量力地把自己写的诗歌、散文,平时看到喜欢的字句放在朋友圈里。有时观者很多,点赞一片,有时寥寥无几,这让我时常会猜想是不是写的文字太糟。但习惯了也就好了,坚持自己喜欢的,何必在乎别人的赞或不赞呢。但我还是想说谢谢你——对我朋友圈的每一次关注、每一个互动,给我点的每一个赞,留下的每一条评论。
我的朋友圈里有几十个群,三五人的,几十人的,上百人的,应有尽有。很多都是工作和生活需要的,比如单位群总要进入的,那是工作交流的平台;家族群是每天光顾的常客,家里发生了什么事,亲戚们都在干什么,今天都聊了哪些有趣的话题;同学群也是每天闲暇之余必定光临的,同学们在一起什么话都说,有时问这个同学在那了,那个同学干什么着了,有时问下找下对象了没有、结婚了没有,有时心血来潮举办个聚会把酒言欢,不亦乐乎。微信群是动态的,偶尔会有人加入进来,也有人被删除或拉黑,这都是属于常态,也有的彼此屏蔽掉,这也是常态。事物都是在动态发展中的,流经岁月,天荒地老,沧海桑田,不变的是渐老的我们。
微信朋友圈已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打车、学习、订餐、咨询、购物、……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便捷的帮助。刷刷朋友圈,看看朋友圈的动态,分享自己喜欢的文章,关注亲朋好友的动态,理性识别朋友圈里的是是非非,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生活——让朋友圈成为丰富自己生活、激励他人的高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