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管理
ABOUT US
中原风采 当前位置:中原分公司 > 中原风采
员工文苑|秋分悄至 喜迎丰收
来源:鹤壁项目部  作者:杨亚琼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4日

  秋分到,残暑终,草木染黄,冷露无声湿桂花。绚丽的花儿依依不舍地离开,凉薄的秋风马不停蹄地绽放。北方的农人收了玉米,堆在檐下晾晒,大堆大堆黄灿灿的颜色,明亮地闪耀着你的眼睛。

  2018年6月21日,经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它的设立,不仅体现出国家对于农业发展以及农民的高度关切,还体现了我国自古以来重农桑、庆丰收、祈民安的历史传统。

  中国庆丰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社神被认为是“五土之总神”,“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便“封土为社而祀之”,先民们认为丰收是神灵庇护的结果,所以统治者们将祭祀天地以及社神视为头等大事。汉代以后,人们分别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祭祀土地神,这就是春社与秋社。春社与秋社都是“社日”,不过它们的职能不同,春社主要是祈求土地神保佑风调雨顺,秋社则是庆祝丰收感谢土地神,这就是所谓的“春祈秋报”。无论是春社还是秋社,古人都有庆祝的活动,春社日有饮酒、分肉、赛舞等习俗,秋社日有食糕、饮酒、妇女归乡等习俗。在古代,秋分是庆祝丰收的时节,而牛则是农民们在科技水平有限的时代当中最重要的财产,所以民间在秋分有“送秋牛”的传统。在这一天,会有巧言善辩的杂耍艺人带着“秋牛图”挨家挨户的“送牛”,主人家开门以后,艺人们会说些祝贺丰收的吉祥话,有时还会结合当时的情景进行即兴创作,以讨主人家的欢喜,得到赏钱。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日祭祀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但在农民心里,秋分对他们来说是收获成果、播种希望的重要时节,无论是北方的玉米还是南方的稻谷,都在秋分前后散发出成熟气息,由秋风传送到远方,催促着在外奔波农家兄弟回家收割。

  还记得小时候每逢秋忙时节,学校都会放秋假,在那几天中,家家户户的小孩儿都会跟随家人到地里掰玉米,但是总坚持不了多久就会跑到一边捉虫子、逮蟋蟀,家人也不会训斥,而是时刻叮嘱我们别被秸秆扎了脚……渐渐长大离家乡越来越远,身处车水马龙的大城市,有灯红酒绿,有高楼大厦,唯独缺少了泥土与庄稼混合的清香,毕业后,思量万千,还是选择回到我的家乡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在秋分时节,丰收在望,金黄的玉米棒子、饱满的大豆、雪白的棉花、沉甸甸的红薯,与路旁的秋菊相映成趣,构成了金秋时节最富张力的画面,而作为画面的主人公农民,他们用劳作的姿势,生动着这个最具有喜悦的节气。

  秋风渐起,夜微凉,项目部的工地上依旧灯火通明,每天看着工程一点点推进,就如同农民看着庄稼一天天长大,属于他们收获的季节已经到来,那么,属于我们收获的季节,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