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气候宜人,正是大干的好时节。在中国援助的蒙古国棚户区改造项目,8栋融入“中国红”“蒙古风”元素的住宅楼挺拔亮丽,甚是宏伟醒目。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二冶建设者突破疫情层层封锁,跨越山海,在春日里播种,大力推广运用集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技术、组合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四新”技术等中国先进经验,掀起施工大干热潮,节日不打烊,加快施工进度,于秋日迎来竣工移交仪式,在蒙古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书写出合作共赢的精彩篇章。本项目正是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与“草原之路”战略的重要成果,不仅将极大改善乌兰巴托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还将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形象,成为新时期中蒙友好的又一标志性工程。

“时间不等人,工期紧迫,要抢抓黄金施工期,确保项目在2026年按期竣工”。乌兰巴托市丹巴达尔扎供热厂项目负责人充满激情地说。入秋以来,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轰鸣与管乐合奏共舞,钢筋碰撞和弦乐震颤同频,项目建设者正掀起“冲刺四季度,决胜收官战”施工大干热潮,加速推进项目建设进程。截至目前,供热厂主建筑、煤炭破碎仓、传送带等一大批单体工程冲出正负零,储煤仓、水池房、机械车间土建主体施工完成,办公楼二次结构砌筑完成。

秋日美景在“稀土领域”尽收眼底。包头稀土高新区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园中试基地项目-主体工程Ⅱ标段、年产5000吨高性能钕铁硼磁性材料(一期)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项目全面完工。鸟瞰施工现场,一座座整齐排列的厂房浸润着百余名项目建设者的汗水和智慧。工程自拉开建设帷幕后,项目部突破作业面狭小、钢结构体量大、彩板安装纵向轴线校正难度大等难啃的硬骨头,充分借鉴以往先进的施工经验,锚定作战图及策划书,调运大型机械全面上阵,采取穿插与平行施工作业方法,掀起大干热潮,战高温,冒风雨,按下施工快进键,仅仅用60天完成车间主体钢结构安装重大节点,提前1天完成装饰装修任务,一次成功通过竣工验收,工程就此全面完工,受到业主的好评。
从城市地标的拔地而起,到民生工程的温暖落成,从一纸蓝图到实景呈现 ,从一砖一瓦到高楼林立,城建分公司建设者勇担使命,不负韶华,辛勤耕耘,用匠心诠释精益建造,以实干绘就发展蓝图,续写着二冶建设者的华彩诗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