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作品欣赏
悟读《论语》中的管理智慧
来源:管道分公司   作者:董蓉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5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既是庄严的政治宣示,又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创见,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金句之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让我不禁想到最近研读的《论语》中,也有同样的论述。孔子认为领导者治理国政时应当以“人心”为根基,一方面不断修炼自己的思想品德,完善自己的人格;另一方面把对待自己、对待亲人的方式推而广之,将心比心,以心换心,通过德行的感化,导引民众内心有强烈的依归,带动民众为国尽忠效力。

  一个组织,一家企业,风气如何,关乎其气运如何。孔子所看重的风气,首先是要有正气;而一个组织的正气能否树立,领导者的确是第一责任人,如果领导者的作风正派,行事走正道,那么这个组织就是一个风清气正的“团队”,因为: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第十二)。

  这就是正人先正己的意思。孔子说,领导者率先端正自己,下属谁还敢不端正?如果领导者重视细节,部下就不会大而化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路第十三)

  如果领导者的行为正当,即使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够办成;领导者自己行为不正当,纵使三令五申,也没人会听从。孔子强调言教不如身教的道理,领导者率先垂范,部下跟样学样,许多事情自然就好做。比如,如果领导者公平地对待下属,不分亲疏远近,一律以业绩论英雄,大家自然甘于埋头苦干,拿成绩来说话;反之,如果某位领导者喜欢搞“小圈文化”、喜欢被人“端着”、“捧着”,那些整天围着领导、巧言令色、溜须拍马的人受关照;而老老实实、踏实做事的人被边缘化,那么还会有谁愿意实实在在地埋头干事呢?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第十三)

  对一个领导者的要求,除了正直、正派的“正”之外,孔子认为还包括: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尧曰第二十)

  领导者宽厚待人,不责备求全,不吹毛求疵,自然会得到大家的拥戴;领导者信守承诺,说话算话,不食言,不悔诺,不朝令夕改,自然会得到大家的信任;领导者办事勤敏,干净利落,不拖拖踏踏,自然会容易取得成绩;领导者处事公平,不偏不倚,自然会让大家心悦诚服。

  俗话说,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叫团队。按照孔子的看法,领导者居于上位,最重要的,是要不断修炼自己的品德,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形成领导力,从而能够深深地感染、感召、感化别人的内心,从而更好地把大家的心凝聚在自己周围,以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