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作品欣赏
《火红年华》观后感
来源:华东分公司   作者:潘树朗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5日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哪有什么钒钛之都,不过是一群艰苦奋斗的人把这一片荒芜变为遍地繁华。身为95后的我向来不爱看电视剧,相比电视剧的剧情拖沓,更爱电影的热烈直白;但是近来在看过《火红年华》之后,我不禁改变了看法,随着剧情的推进,不自觉的被那段战天斗地、为国奉献的“三线建设”时期中所涌现的美好品质感动,不自觉的把自己带入进去,去体验那段时期的艰辛,去感受那时候的火热。

  《火红年华》以国家“三线建设”大时代为背景,以中国十九冶建设三线工业重大项目——“攀枝花钢铁基地”为故事原型,讲述了建设者们在无水、无电、无路、无住房的极端艰苦条件下,建设新兴工业城市,创新升级新工业体系的故事。我从未想过如今宏伟、繁华被称为钒钛之都的攀枝花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是多少人又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才完成的。在剧中,新派到建设工地的大学生,住在用草席搭的屋子,躺在被几个木板拼出来的床上,用的是简陋的澡堂,洗的是冰凉的冷水澡,,,剧中展现的场景,时刻都透着“艰苦”二字,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剧中人物熠熠生辉的精神品格:那个时代的青年建设者们舍弃舒适优越的工作环境,响应国家的号召,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毅然决然的投入到工业建设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剧中的“哪里艰苦哪儿安家”这一句台词,透过这句台词我仿佛看见了一位又一位建设者义无反顾奉献自己建设祖国的场景;正是燃烧了自己青春年华的他们,无畏艰苦、披荆斩棘,才有了那个火红年华。这种一心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纯粹,是每一位默默无闻的建设者对伟大祖国最深情的告白。

  除了那个时代建设者一心一意为祖国的无私奉献之外,守正创新也是钒钛之都建成的必要因素。剧中背景正处于上世纪60年代,国际局势波谲云诡,中国为建设工业战略备份,开启了“三线建设”篇章,于是就有了陈国民给夏方舟看图纸,要在弄弄坪建设一座钢铁厂的等一系列壮举。如今这个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的地位和作用更是日益提升,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创新也是企业赢得未来的根基。结合工作实际,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辈更要学习剧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潜心学习行业先进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更好地展示中国二冶品牌,为中国二冶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