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作品欣赏
读《梁家河》补精神之钙---读《梁家河》有感
来源:龙鼎工贸公司   作者:吴瑞锋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8日  

  “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梁家河》封面上的这句话,正是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七年知青岁月里,在梁家河这个陕北黄土高坡上,迈出的每一步心中有民、心中为民的坚实步伐。梁家河七年插队的艰苦磨炼,承载着他初心不改和“非学无以为才,非志无以成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气质。

  信天游、黄土坡,当年梁家河的“后生”,如今开启中国新时代的领路人。而梁家河这个陕北的小村庄的变化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从梁家河我们看到中国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的变化,延伸出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团结、吃苦、奉献、修身、执着和创新的精神。

  通读《梁家河》首先领会一个“根”字。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就是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实写照。两次回梁家河及40多年来对梁家河乡亲们的绵绵深情和关心牵挂。在窑洞里的读书求知,汲取精神力量树立“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理想信念,贯穿其治国理政的主要核心。其次领会一个“干”字。黄土高坡缺水少粮,在总书记的当年带领下梁家河村的干部群众敢为人先,建起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全省第一个沼气村和第一家代销店,把群众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敢去想的事情办成了。这就是总书记心系百姓,为民造福的初心,勇于开拓,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再有领会一个“实”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作风,实事求是,埋头苦干。心中想着百姓,打井抗旱、打坝淤地、修建公路,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劳动时把馍分给老乡自己却饿着肚子,体现了总书记心怀对百姓的感恩,心怀对百姓的关切之情。以实干作风和担当精神推动梁家河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党员,通读《梁家河》就是对自己精神上的鞭策和鼓励,要从总书记在知青岁月的成长历程中汲取精神养分,补足精神之钙。扎扎实实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勤思多想,把平凡的工作做出成绩和亮点,为公司的良性发展,发挥出个体力量的支点。学以致用、学以修身,今后将不断进行这类书籍的阅读,通过阅读更加开阔思想视野,更加坚定党员的责任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