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作品欣赏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来源:管道分公司   作者:赵瑀莹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5日  

  “友情、亲情、忠实、软弱、故乡、尊严、期待、民族、宗教、阶级、悲悯、背叛与救赎”,这些词语都是我在看完《追风筝的人》这本书时涌进脑袋里的话,《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两个阿富汗少年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阿米尔出生在阿富汗喀布尔富人区,其父亲是一个正直的普什图人,一名法官的儿子和成功的地毯商人。阿米尔家仆人阿里的儿子哈桑是哈扎拉人,他和阿米尔是好玩伴,两人一起打水漂、看电影、做游戏,参加每年冬季的放风筝比赛。在一次去爬树的途中,阿米尔和哈桑被仰慕纳粹的普什图族孩子阿塞夫和他的两个狐朋狗友,瓦里和卡莫围堵,哈桑为了保护阿米尔跟他们结怨。随后在一次追风筝途中发生了一件悲惨的事,而目睹了一切的阿米尔却不敢作声,之后因无法面对哈桑,想办法逼走了他。不久因战乱,阿米尔随父亲逃往美国,二十多年后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久违的故乡,却得知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最后,阿米尔拼命找到哈桑的儿子,并设法把他带回了美国。

  “选择”是我放下这本书一段时间后,觉得最合适形容它的一个词。所有的人生际遇都来自于选择,你的选择不仅会影响你的生活,同时也会改变别人的人生轨迹。

  阿米尔,一个渴求父爱同时又懦弱的,存在等级观念和宗教民族观念的人,在面对阿塞夫对哈桑施以暴行时,他选择跑开,表现出了人性中懦弱的本来面目,以至于他此以后半生,都被愧疚自责的阴影所缠绕。

  哈桑,是富家奴仆,没有金钱地位,没有接受文化的机会,可是他勤劳勇敢、忠诚正直,他的善良,与民族、宗教和等级等全部无关。他选择了“为你,千千万万遍”,他心甘情愿地为阿米尔做任何事情,他一生都在为阿米尔牺牲,他拥有赤裸裸的原始个体所具备的一切特质。

  阿米尔的父亲,同样也是哈桑的父亲。他说盗窃是一切罪的宗源,可是他与阿里的妻子生下了哈桑,偷走了对阿里的忠诚,偷走了哈桑本应得到的父爱与社会认同感。他行善事,修建恤孤院,帮助别人,赢得别人的尊重,祈求为自己赎罪,他的一生都在被拉扯。

  阿塞夫,阿米尔认为他是“反社会分子”,他信仰纳粹主义,鼓吹普什图人比哈扎拉人更优越。他在青少年时代是恶霸,成年之后,他加入了塔利班,成为首领,又囚禁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导致其怀疑自己、厌恶自己,在认为失去希望后选择了自杀。

  索拉雅,阿米尔的妻子,一个同样来自阿富汗的将军的女儿。因为年少时的任性妄为,导致婚后不能生育,但阿米尔并没因此而嫌弃。善良的索拉雅鼓励丈夫挽回曾经的过错,救赎自己,并提出要收养索拉博(阿米尔的弟弟哈桑的儿子)。

  选择,它不仅仅决定了我们一个判断方向、答案以及结果,重要的是它抉择了人生的过程、甚至影响到了一个人的人生命运。有人说:“命运真不公平,为什么别人是富人,自己是穷人,别人很幸运,自己很倒霉...”,但是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是否去站在一个良好心态的立场上、一个能够顾全大局的方向上、一个拥有价值的思维方式上去选择;不是所有的选择都是正确的,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意识到惜误,那么选择放弃或者去修正也是一种态度。“选择大于努力”—一这是我们很多时侯能够听到的一个话语,这也就说明了选择的重要性,我不能说选择大于努力,但是我可以说选择是因,它是决定果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