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作品欣赏
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来源:华东分公司   作者:吉蕊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1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以及五四青年节前夕来到清华大学考察,三次强调要做有志气、骨气、底气的新时代青年。增强青年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和国家赋予我们青年的使命和担当,为我们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

  回望百年党史,从舍生忘死的革命烈士,到以赤诚热情投入到现代化建设的青年突击队,再到脱贫攻坚战场上不计代价,不计得失的广大青年,再到疫情之下无数逆行的青年战士。青年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发出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最强音。

  今天,我们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如何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上增强自身的志气、骨气、底气,更好的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呢?

  增强志气,需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时代是思想之母,理想是青春之舵。《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中有言:“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一个人的心志,志向影响着一个人的气场,气节,而气则是支撑身体的一个重要部分。志气即志向,表现为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一个人有无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时期是不是有志气。孔子十五立志,七十从心,七十二有名,作春秋,删六经。门下三千弟子,在列国传播仁义,受世人敬仰。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毛泽东青年时期,便寻求改造社会的途径,立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大理想,并付诸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不懈探索。周恩来14岁便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习近平曾深情回忆:“我当年到了正定,看到老百姓生活比较贫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情形,心里很着急,的确有一股激情、一种志向,想尽快改变这种面貌。”

  正是这些强烈的理想信念,正是这些来自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宏伟志向,让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畏艰难,历经万难,虽九死而其尤未悔。青年一代要有立大志的勇气、明大德的智慧、成大才的能力、担大任的魄力,始终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锚定民族伟大复兴之航线勇毅前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建设进程中担当起民族复兴之重任。

  增强骨气,需要我们勇于攻坚克难。骨气是风骨,是人格的硬度。人无钢骨,安身不牢。骨气是中国人刚强不屈的人格和操守,是中华民族不断繁荣兴盛之脊梁。“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百年前学贯中西的北大教授辜鸿铭始终忠于中国之政教,忠于中国之文明。无论何时何地,他都坚守着作为中国人理应树立起的中华文明的自信,而未向现实屈服。“铁骨坚刚火莫熔,玉质晶莹泥不滓”骨气是对理想信仰的执着,是负重前行的脊梁,是道德品质的结晶。还记得《觉醒年代》陈乔年大义凛然走向刑场的一幕,他毫无惧色地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这就是共产党的骨气,铁骨冰心,忠魂寄托。今天《觉醒年代》的续集正在由当代青年书写。

  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我们面临着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攻克“卡脖子”难题,改革硬骨头、实现高质量发展等等新的“娄山关、腊子口”,需要我们青年一代勇于担当,无惧挑战,迎难而上,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增强底气,需要我们坚定必胜信心。底气是由内心生发的一种巨大力量,是骨子里的自立自强、对未来光明前途的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底气源于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伟大奋斗,源于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矢志不渝的奋斗,源于我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源于我们今天的伟大成就,源于我们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并一步一步走向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百年漫漫征程,我们告别了任人宰割的历史,拥有了“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的深厚底气。

  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小米步枪到大国重器,从我们能造什么的深深担忧到今日的制造业强国,我们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并向着N次方前进,在世界彰显着中国速度、中国高度、中国、中国跨度、中国精度、中国深度、中国厚度、中国力度、中国密度、中国广度、中国温度。在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上,青年人正在以自己的担当、奉献、拼搏、付出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着各自的力量。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面向未来,青年一代要传承好先辈们的精神,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