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燃烧的岁月,红色信念指引建设者们前进的方向,炙热如火焰的内心使他们坚定不移勇往直前。9月25日,电视剧《火红年华》在央视一台首播,该剧以国家“三线建设”大时代为背景,以中冶集团中国十九冶建设三线工业重大项目——“攀枝花钢铁基地”为故事原型,将中冶人在“三线建设”时期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战天斗地的生动画面展现在公众面前,吸引了无数攀枝花人观看,作为新时代冶金建设者,怀揣一份相同的中冶人情怀,我跟随电视剧走进了那个火红年代。
上世纪六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俱兴,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无数志愿青年怀着青春的梦想与激情,来到了毛主席最关心的地方——攀枝花。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下,一心只为建好攀枝花,让祖国国防更加强大,经过卓绝的奋斗,将当年的荒山秃岭,不毛之地建设成为如今的新兴工业城市。
剧中,我们看到了实事求是,勇于发现并指出工程建设中的隐患,即使面对误解也始终坚守一名工程师和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的夏方舟。也看到了放弃优渥生活,继承父亲遗志来到川南钢铁的英雄建设者后代秦晓丹。还有大半生都奋战在冶建一线的优秀工人代表陈国民,虽投身商海仍不计回报地支援金江老三线企业转型升级的武本奇等。平凡的人们做着不平凡的事,以剧中人物故事为缩影,展现的是当时数十万工人、干部、科技人员和青年学生听从党的号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以钢铁般的意志,在一片荒芜的弄弄坪上创造出了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并将这片热土建设成为中国“三线建设”最耀眼的璀璨明珠。
同为冶金建设者,我观看该剧后有着深深的感触。作为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的职工,我们与攀枝花钢铁基地拥有相同的建设故事。我是一名“三代二冶人”,无数次聆听长辈们讲述的往事,那些建设年代的场景很早就印在了我的记忆深处。1954年开始,包钢作为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被确定建设在我们的城市。无数志愿青年从祖国四面八方集结到包头,一派繁荣的建设场景里 ,那威武雄壮的建设大军中,中国二冶铁军铿锵的脚步,势不可挡。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烟囱高耸入云,一片片居民住宅日新月异……中国二冶建设者,在飘荡的党旗之下,将图纸上的世界幻化成为新中国一座草原上的钢铁之城。
如今,自己有幸能投身其中,踩在前辈建设着的肩膀上继续为我们的企业建设贡献青春和力量,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心灵升华和对企业的自豪满足感。父辈们薪火传承的力量,催促着我迈步向前。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中冶精神,谱写新时代冶建人在党的领导下,开拓进取,志在一流,无愧于时代的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