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精神”映照了一个时代变迁,铸就了一座精神丰碑。9月25日,我第一次观看了中国第一部记录冶金建设国家队红色基因电视剧——《火红年华》。在看到节目预告时,我很难想象这部没有当下流量明星带动,全凭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者的满腔热情,用最质朴平凡的语言,说出最平淡自然的感慨。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形成了独特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
该部电视剧以国家“三线建设”大时代为背景,以中冶集团中国十九冶建设三线工业重大项目——“攀枝花钢铁基地”为故事原型,讲述了金江市109冶金建设公司、川南钢铁等企业从无到有、从辉煌到衰落、在困境中积极寻求转型发展近半个世纪的故事;全景式地展现了当年那一大批意气风发的建设者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怀揣炙热理想,来到沟壑纵横的攀西大裂谷深处,从零开始,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燃烧自己的火红年华。
住席棚子,喝黄泥巴水,汗洗脸、风梳头,随便捻一把回忆都是苦涩的。即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也没有令这批建设者们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也许自得其乐、在艰难困苦中为祖国发展贡献自身价值才是他们的追求。即便环境恶劣,“建设要快,但不要潦草”的标语依然警示着他们“工程质量”放在首位;即便环境恶劣,也要设立“二号信箱医院”,保障支援建设人员身体健康;即便环境恶劣,施工过程中有着重重困难,四海为家的“冶金大军”也会运用聪明才智,发扬“打大仗、硬仗、恶仗”的作风,加快推进工程优质高效完成。
我是中国二冶路桥分公司的一名青年员工,每每深入项目一线时,看到我们的路桥建设者在一片片荒芜的土地上修建起一条条通往富裕、幸福的康庄大道,挑战完成一次次“不可能”时,内心总是久久不能平静、热泪盈眶。相较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者们,我们所处的年代是幸福的;相较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者们,我们面临的环境是相似的;就像那些三线建设者们一样,新时代的我们也在努力战胜一切不可能,创造出奇迹。如此说来,我便理解了是怎样一种激情,能让冶金建设者们将一片不毛之地建设成为新兴工业城市;是怎样一种激情,能让冶金建设们积极顺应国家发展,创新升级新工业体系;又是怎样一种激情,能让“三线精神”在这些冶金建设者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作为一名新时代建设者,我采访过很多同事观看完《火红年华》的感受,大家纷纷表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传承“三线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无畏艰难险阻,积极建设人民满意工程,让精品工程遍布祖国各地,以精品工程展现建设者风采。我想,这就是不同年代间身为一名建设者之间的“惺惺相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