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使自己的心灵又一次得到了洗涤,思想认识水平进一步得到了提升,精神动力更加充足。
习近平总书记是当时平均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加之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如果说别人是从零开始,而他却要从负数开始。在梁家河大队插队的七年中,面对种种困境,他并没有消沉和放弃,而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来提升和强大自己。每天下地干活回来,吃完饭就看书,到了晚上就点一盏煤油灯看书,时常看书至大半夜,困得不行了才睡觉。在困难面前,他敢于迎难而上,顶住了诸多压力,更是克服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并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为老百姓办实事。他用自己滴水穿石的信念、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发奋努力的实际行动,充分向我们诠释了:“大丈夫处身立世,只要不堕其心志,随处可安”的崇高境界。
作为一名央企员工,除了在基层的舞台上不断的打磨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之外,还要时常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理想是什么?更要加强书籍的阅读量,特别是优秀的中华古典书籍。因为读书能够增强我们精神上的力量,为我们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诸多问题提供思路。我想,当成为一名有追求、不怕苦、爱学习、善思考、常总结的员工时,即便身处平凡的岗位,也能取得非凡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