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金一南教授在《为什么是中国》一书用犀利的文笔、独特的视角阐释了中国1840年-1949年的百年沉沦和1949年至今的复兴历程,解读了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变革中所蕴含的内在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初读时,难掩心潮澎湃,再读时,便陷入无限思考,今时今日,我们应该以何种方式去学习历史、解读精神、赓续血脉?在工作中,如何做一名党建工作的宣传者?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党的百年历程,是在曲折中将一盘散沙的中国重新凝聚起来的艰辛过程。正是在这样艰苦卓绝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走过了长征路上的一路硝烟,经历了革命队伍内部的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凝聚了民众,吸引了大批知识分子前往延安,终于迎来了星火燎原的质变。真正挽救中国人的,是觉醒的中国人自身。
咀嚼苦难,在反复思考中坚定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成长到壮大,历经磨难、终成大业。其生命力在于通过斗争而不是通过妥协发现正确道路,正如毛主席曾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如果说苦难是一所大学,那么中国共产党在这所大学中学到了太多。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向前的道路永远充满曲折,从救亡图存到复兴逐梦,中国共产党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历经了惊心动魄的追求、选择和奋斗,才最终带领中华民族探测到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
作为新时代的党务工作者,我们更要认真学习、解读党的历史、国家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发展史中汲取力量,以责任担当为动力,用心用情做好党务工作。熟读历史、将历史融入党员骨血,在开展工作时,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旗帜鲜明讲政治。在生活中,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史为鉴,常学常新,争当党建工作“宣传员”,使党建工作永葆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