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作品欣赏
读《活着》有感
来源:华东分公司   作者:杨嵩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2日  

  《活着》是余华先生的一篇以“福贵”为第一人称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福贵的自述描述了了中国旧社会一个地主少爷悲惨的人生遭遇。

  读完后我一直思索人为什么活着?是放飞自我、肆意挥霍?还是穷苦-生、茫然无助?这永远是一个问题,答案也因人而异。而《活着》却是繁华落尽一片萧瑟中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是以活着为基本目的而产生对生命本身的一种要求。讲述的却是关于一个个关于死亡的事情。它在一个广 阔的历史背景下展开叙述,但有意地淡化了社会政治背景,而更主要的是把它当作孕育苦难的生存环境,一个磨练人性的”炼炉”。如果没有这条不可否认的环境线索,人物和事件就像照相馆里拍一寸照,换来换去都是一抹色单调的背衬。主人公福贵的一生就挣扎在这样一个“炼炉”中,他经历了从大富大贵到一贫如洗的物质生活的巨大变迁,经历了多次运动给他带来的震荡与困窘,目睹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逝。

  痛苦中诞生的幸福,绝望中孕育的希望,最终凝练成两个字:活着!人生只为活着而活着,而活着二字已囊括世间所有。如果说世界上有什么事情是必然的,那么一定是死亡。借用余华文章中的原句: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本身就是一件极其幸运和奇妙的事情,即使痛苦的时候很多,但可能多多少少,生活会给我们一种寄托或者是希望,让生活总有个盼头。

  纵观整部小说,作者是以福贵老人之口,从一个侧面深究人性的顽强与坚韧。当然,优秀的小说总是要有对整个时代的铺陈与评论。淮海战役,文化大革命都被设定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而在后者那样的恐怖时代,更有像有庆和春生之死那样骇人听闻的现实。宏大的背景和惊人的事件最终都是为了衬托出卑微而伟大的生命,《活着》就是一部考验生命极限的作品。

  当生命经过痛苦与磨难的考验之后,得出的结果是:生命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融化,但绝不会为痛苦的重压而折断。整个故事已经读完,人物的结局也已经了解,心中的涩然久久未平,但晚年福贵心中的淡然也算是给我们读者的丝丝欣慰了吧!说到这里,我开始感激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比起福贵的不容易,我实在幸福太多。就让我载着乐观的心态,且歌且徐行,去寻找活着的意义吧!